战国君子孟尝君

孟尝君陵园 庄严肃穆 景色优美

靖郭君田婴,齐国宗室大臣。齐威王之少子,齐宣王庶母弟,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亦名薛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其子田文继位于薛,(?-前279年),战国四公子之一,是为孟尝君,仍亦名薛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后来成侯与田忌争着得到齐王的宠信而嫌隙很深,结果成侯出卖了田忌。田忌很害怕就偷袭齐国边境的城邑,没拿下便逃跑了。这时正赶上齐威王去世,宣王立为国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并让他做了将领。

威王十六年(前341年)田忌跟孙膑、田婴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战败魏师,俘虏了魏太子申,杀了魏国将领庞涓。宣王七年(前336年)田婴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使韩、魏归服于齐国。田婴陪着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南会见齐宣王,三国结盟缔约。第二年齐宣王又与梁惠王在甄地盟会。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年)田婴任齐国宰相。在田婴的谋划下,齐宣王与魏襄王在徐州(今薛国故城)盟会互相尊称为王,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徐州相王”。楚威王得知这件事后对田婴很恼火,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第二年楚国进攻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军队,便派人追捕田婴。田婴派张丑去劝说楚威王,楚威王这才算罢休。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齐愍王立为国君。《史记》云,愍王即位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但按《竹书纪年》云“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十四年,薛子婴来朝。十五年,齐威王薨。” 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即齐威王三十五年,为公元前322年, 此是田婴封薛的准确时间。《史记》所言赐薛于田婴的时间为齐愍王三年,即公元前298年,有误。实际上,在这一年田婴的儿子薛君田文(孟尝君)已入齐为相,第二年即被小人所谗,便发生了《鸡鸣狗盗》的故事。而且,2010年10月中旬秦东陵“出土”的漆木高足豆盘底部铭文“八年相邦薛君造,雍工师效,工大人申。” 可以判定田文的确是于“秦昭襄王八年,即齐湣王二年(前299年),孟尝君入秦,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的。”)

当初田婴已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于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没回答,但田文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很不吉利,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了。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羞愧得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别再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田文接着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而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对此是很奇怪的。”

田婴认为这个儿子远比那四十多个儿子有才华,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并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世子,田婴便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大开门厅,广纳各路好汉,甚至于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人,以礼相待,于是各诸侯国人士都认为孟尝君是贤才。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并献上礼物。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齐愍王二年(前299),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昭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啊,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相职。并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谋害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而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尝君来的时候,确实只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到秦国后,就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于是问遍了宾客,然而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就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的仓库中取出了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就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出孟尝君,再寻找他,但他已经逃跑了,于是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去追捕孟尝君。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行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之际,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但会学鸡的人,自告奋勇担当此任,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这一干人马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之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齐愍王因为派遣孟尝君去秦国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所以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王就让他做了齐相执掌国政。

孟尝君任齐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竟有人向齐愍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愍王,愍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就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愍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愍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阴谋叛乱,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愍王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后,秦国逃亡的将领吕礼担任齐国宰相,他要陷苏代于困境。苏代就对孟尝君说“周最对于齐王是极为忠诚的,可是齐王把他驱逐了而听信亲弗的意见,让吕礼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联合秦国。齐国、秦国联合,那么亲弗与吕礼就会受到重用了。他们受到重用,齐国、秦国必定轻视您。您不如急速向北进军,促使赵国与秦、魏讲和,招回周最来显示您的厚道,还可以挽回齐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齐、楚联合将造成各国关系的变化。齐国不去依傍秦国,那么各诸侯都会靠拢齐国,亲弗势必出逃。这样一来,除了您之外,齐王还能跟谁一起治理他的国家呢?”于是孟尝君听从了苏代的计谋,因而吕礼嫉恨并要谋害孟尝君。孟尝君很害怕,就给秦国丞相穰侯魏冉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秦国打算让吕礼来联合齐国,齐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齐、秦联合成功,吕礼将要得势,您必会被秦王轻视了。如果秦、齐相与结盟来对付韩、赵、魏三国,那么吕礼必将为秦、齐两国宰相了,这是您结交齐国反而使吕礼的地位显重啊。再说即使齐国免于诸侯国攻击的兵祸,齐国还会深深地仇恨您。您不如劝说秦王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我会设法请求秦王把所得的齐国土地封给您。齐国被攻破,秦国会害怕魏国强大起来,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结交魏国。魏国败于齐国,又害怕秦国,魏国就会委托您以便结交秦国。这样,您既能够凭借攻破齐国建立自己的功劳来挟持魏国,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齐国得到封邑,使秦、魏两国同时敬重您啊。如果齐国不被攻破,吕礼再被任用,您仍然陷于极端的困境中。”于是穰侯向秦昭王进言攻打齐国,吕礼便逃离了齐国。

后来齐愍王灭掉了宋国愈加骄傲起来,并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因为很害怕就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魏相,同西边的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齐国君主愍王逃到莒邑,后来就死在那里了。齐襄王即位,当时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哪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而畏惧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并与他亲近起来。

田文去世,谥号称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

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孟尝君说“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驩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孟尝君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寓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寓所的负责人说“客人近来做什么了?”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着剑把。他时而弹着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让冯驩搬到中等食客的寓所里,吃饭有鱼了。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驩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驩迁到上等食客的寓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过了一整年,冯驩再也没说什么。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的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由于年景一年到头都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地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寓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寓所里的冯老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孟尝君便迎进冯驩,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驩说“好吧。”冯驩便告别了孟尝君。

冯驩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这笔款项他没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一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驩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冯驩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驩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驩。冯驩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还给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把收来的钱就都用于置办酒肉宴席,而且还把契据也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冯驩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毫无用处且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谢。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只有冯驩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可以跑到秦国的车子,我保证让您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您看可以吗?”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礼物,送冯驩上了路。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向西来到秦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乘车向东进入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这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与对方决不并存的就是强大有力的雄国,是雄国的得天下。”秦王听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着问冯驩说“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办才好呢?”冯驩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秦王说“听到了这件事。”冯谖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了。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即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谖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秦国与齐国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必定软弱,这两个国家势必不能同时称雄。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的。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国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呀。”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于是派人至边境等候秦国使者。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入齐国边境,齐国在边境的使臣立即转车奔驰而回,报告了这个情况,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相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恢复了齐相,于是就转车回秦去了。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谖去迎接他。还没到齐国都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相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

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无辜的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啊。希望您像过去一样对待宾客。”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我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孟尝君喜欢听音乐,有一天,擅长弹琴的雍门周去见他,他对雍门子说:“听说先生善弹琴,但不知你弹琴能否让我悲哀?”

雍门子说:“我弹琴能使这几种人悲哀:先前富贵荣华,而今贫困潦倒的人;很有才华,偏巧遭遇暴乱无道的国君,不被重用的人;自己的处境不好,四邻不和他来往的人;自己受到排斥,一生无法伸展才能的人;骨肉分离,好友诀别,因而忧伤的人;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的人……他们在风雨交加、猿啼鹤唳的时候会伤心,我若弹出悲调,他们听了就会悲哀,甚至哭起来。你现在的处境和我所说的几种人不同。您是有千乘兵车的大人物,住的是宽广明亮的厅堂,深邃的内室里排着丝罗的帷幕,清风徐徐吹来的时候,歌妓们翩翩起舞歌唱。这时,您眼前出现的是郑国的女伎,耳边响起楚国的音乐。美色迷乱了您的眼睛,乐声娱乐了您的耳朵;您在湖里游玩时,乘着大船,船上旌旗招展,吹打的乐声震响了江河上下;您到野外去游玩时,骑着高头大马奔驰在平坦的原野或广阔的园囿里,搏击着猛兽,回来时,深宫里响起撞钟击鼓的声音。类似您这样整天的享乐,任何善于弹琴的,他弹什么悲调你也不会感到悲哀的。”

雍门子突然转变语气:“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我想这个道理您是知道的,您知道您将来的处境吗?你可知道,联合五国反对秦国的是您,向南讨伐楚国的也是您。天下不可能永远太平无事的,或者是合纵,或者是连横。合纵成功了楚国称王;连横胜利了秦国称帝。无论怎样的结果他们都会找您来报仇的,您这位薛公,只拥有区区的薛地,像秦楚那样的大国,他们要消灭您的话,就好像用锋利的斧头去砍又细又嫩的蘑菇一样,因此,凡是有远见卓识的人都为您担忧。”

孟尝君听到这里,脸上没笑容了,现出忧郁不安的样子。

雍门子接着说:“被人家消灭其后果是非常凄惨的。将来您死后,您的坟前无人祭祀,您的坟头长满了荆棘,狐狸兔子在荆棘里筑窝,睡在您的坟上,牧童放牧的牛群,践踏着您的坟墓。给您修筑的庙堂无人来祭祀了,给您造的高台也毁坏了,您修的亭园残破的无人修葺。到那时候,人们就会说:‘孟尝君曾经那样显赫,如今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听到这里,孟尝君眼眶里含着眼泪,几乎要落下来了。就在这时,雍门子的琴声响了,当他弹完一支悲哀的曲子后,孟尝君已经涕泪交流了。他抽泣着走到雍门子身旁说:“先生,您弹得太好了,你的琴声使我感到自己就像是国破家亡的人了。”

古语说:“人必先疑而后谗入之”。雍门子很懂得欣赏中的感情问题。他先用一番话引出孟尝君下场的凄凉心情,所以当他弹琴的时候,孟尝君也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感到自己像一个亡国之人。陆机在《豪士赋序》中讲这件事,也认为主要是孟尝君的感受,而琴声的作用是次要的。他说:“落叶俟微风以殒,而风之力盖寡;孟尝君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

司马迁说“我曾经路过薛邑那里的乡间有很多桀骜不驯的少年与邹国、鲁国不同。我问是什么缘故回答说孟尝君招致天下以行侠仗义为己任的人的人六万多家居住在薛邑。世上传说孟尝君好客并以此为乐确实不虚名啊”

 

孟尝君死后未久,诸子争位,齐魏联合灭薛,薛亡。未几,齐国薛邑又为楚国所吞并。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楚齐之后,薛城设置为秦代的薛郡薛县。

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以纳贤下士而闻名于世。广罗天下人才,并特地设立养贤所。明万历十三年《滕志》载:“礼贤馆,在薛城内西北隅,孟尝君养士之所也。”说明孟尝君曾经在薛故城内西北角隅,曾经设立用于养士三千的礼贤馆。

公元前279年孟尝君病逝后,葬在薛国故城内东北隅,对此历代各版滕县志均有记载。《皇览》载“在鲁国薛城中向东门,出北边门也。”《魏书·地形志》记载,薛县属彭城郡,“有奚公山、奚仲庙、薛城、孟尝君冢。”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二十五云:“齐封田文于此,号孟尝君,有惠誉,今郭侧犹有文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行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清末民初大学者杨守敬在《水经注疏》写道:“今墓已开发,内如宫室,以铜铁铸壁,叩之有声,坚不可动。”由此可见,当时魏晋之际,甚或早,田墓已被盗掘。

孟尝君墓,俗为古薛传说的“四门八堌堆”之一。旧时其高堌如山,野草荒荒,荆棘荫荫,顽童常驱羊放牧。

唐代诗人陈昭有《经孟尝君墓》一诗云:
薛城观旧迹,征马屡徘徊。
盛德今何在,唯余长夜台。
苍茫空陇墓,憔悴古松槐。
悲从白杨起,泪想雍门来。
众户无关吏,鸡鸣谁为开。

清代滕县人孙之庾有《孟尝君墓》一诗云:
薛城惆怅望,粉堞尽丘墟。
古道无人寄,荒郊枯墓余。
雍琴空泪注,冯铗更焉如。
何处三千客,雄图食报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