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故城换新姿!——记国家级大型遗址“薛国古城墙”抢救性修复与保护

薛国故城遗址,在历史上薛国为东夷古国,史载为夏造车始祖奚仲所封国。现存于张汪、官桥两镇之间的薛国故城,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战国,周长21华里。现存城墙高出地面1—8米,底部宽约30—50米,全部系黄土夯筑而成。

薛国故城能够保持如此长久,不仅仅是古城修的高大巍峨,更主要的是粘度合适的黄土,能够被夯打得结实如盘石,这也是能够抵御数千年的风雨侵蚀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不是沙质土难以夯打结实,容易被雨水冲刷流失。附近的滕国故城的城墙不少地方为砂质松散状,容易坍塌,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即使修复古城,也绝对不可以利用沙质土,而必须用与此古城层土相似的粘质黄土,最好利用城墙内外侧附近表面的地层土为适宜。

薛国故城内地势平坦,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 1984年—1986年,中国社科院山东省考古所对薛故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勘探和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资料,1988年元月份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998年,省考古所又对薛故城内的城中城进行了多次的考古发掘,初步探明了除地上现有的战国城,地下的西周早期城,还有商代城和龙山城,对于研究古国古城都是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地表面的东周故城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至今古城轮廓基本完好,作为战国时期的古城,能够保留至今天,这在全国也是唯一的。

近年来,官桥镇先后重修了毛遂墓、孟尝君陵园,建设了北辛文化遗址纪念馆等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10年又在薛国故城东北与枣沛公路交界(此处并非原古城北门,而是城墙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的过路开口。)处修建了古薛城的标志性建筑阙门一处,修建广场1000平米。

张汪镇也应该根据史志记载,在其镇属的薛国故城西北内隅建“孟尝君养士处”古建筑,并作立碑表记。

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公园已列入滕州市三大旅游板块中之一,滕州市中南部历史文化一日游的核心,进行对外推介。为切实保护名胜古迹,弘扬历史文化,经多方论证,提出了实施薛国故城遗址保护规划与遗址公园开发项目。

二、薛国故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薛国故城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城垣犹存,雄姿犹在。现城内有宫殿遗址,炼铁遗址,田文、田婴墓址,城北门外有毛遂墓址。战国城保持如此完整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特别是上世纪的“文革”浩劫,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薛国故城内有官桥、张汪两个乡镇管辖的九个村庄,官桥镇有一个村狄庄村,张汪镇有尤楼村、皇殿岗村、孙楼村、沈仓、孟仓、杨仓、渠庄、陈庄等八个村庄,外有九个村相邻,共涉及18个村。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工副业生产中,古薛城周边的村庄打着“变废为宝”的口号,在古城的四周先后建起10多个大小砖瓦窑,大量的挖土烧砖,甚至动用推土机开挖城墙,使古城垣遭到空前的破坏。可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多年的人为破坏相当于两千多年的自然损坏。1984年滕县人民政府下达了严禁在薛国城墙烧窑取土的通告后,经过治理,将周边的窑场全部进行了关闭。1988年元月,《文物法》颁布实施以来,通过广泛宣传,古城内外有关的村和地方政府均建立了保护组织,实行了责任制,薛国城墙从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古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城墙顶部开垦种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村都把城墙顶部土地分给了农户,每年两季的耕种,雨水的冲刷,使城墙自然植被遭到破坏。2005年滕州市政府专门责成张汪、官桥两镇,引导群众不种庄稼改植浅根系经济树,结果收效甚微。   二是薛国故城城墙的原有工业建筑破坏了古城的统一。薛国故城城墙内100米、城外150米为保护范围。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建筑设在城墙顶。如官桥境内靠近木曲公路处的变电所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还有官桥镇在城东北角原砖窑址之上建起的水泥厂建筑群;如张汪境内的城后张庄建在北城顶上的小冷库,孙楼靠近木曲路经营商店、木板厂等,都影响了古薛城的整体统一。

三是新农村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破坏了古薛城的原生态。在周长21华里的薛故城内现有9个村庄和城外9个村庄。这些村庄自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建设都扩大了数倍,特别是靠近城墙处的村,很多房屋已建到了城墙根。这些村庄每年的筑路挖沟,搞农田建设,特别是皇殿岗村东的冶铁遗址上,乱建养鸡、养猪场,挖土建房较为普遍,对寸土寸金的古城遗址来说挖一个地方就是一种破坏。

三、薛国故城保护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薛国故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对于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古国古城史、研究古薛人物及名人典故都具有深远历史的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开发北辛遗址至薛国故城旅游项目,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前景。

(1)、实施薛国故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有利于保护文物资源,进一步明确薛国故城保护范围,加强对现有城墙原生态保护。

(2)、实施薛国故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标志性载体建设以展示历史文化,激励后人。

(3)、实施薛国故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有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对于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薛国古城史及古薛人物,都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实施薛国故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发北辛遗址与薛国故城文化旅游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前景。

建设有利条件:薛国故城地处鲁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周边遍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有着奇特的自然风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老的薛河,孕育了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和薛国故城,成就了造车始祖奚仲、齐相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汉家儒宗叔孙通等诸多历史名人。

(1)、古薛国是古徐州的中心。作为华夏九州之一的古徐州首府,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就设在薛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曾是春秋时越王勾践会盟之处。这里曾是汉初楚庄王会盟之处,项羽、刘邦在此立下盟约,然后分兵西进伐秦。这里还是秦末陈胜、吴广会师之处。特别是战国时期孟尝君时代,将薛城扩建成和齐国国都一样的规模,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重镇,一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三国时期,曹操将徐州首府南移至彭城,即为现在的徐州。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及其重要价值。

(2)、古薛国是我国古代车船制造中心。夏大禹时期的车正大夫奚仲,为薛之皇族。《左传》中春秋时的薛宰在追忆自己的祖先时说:“薛之皇族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奚仲父子在此制造舟车并广泛用于交通,是我们东夷族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工程师,在历史上是一大创举,被称为造车始祖。1995年至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官桥镇前掌大村前相继出土了七座保存完好的西周车马坑,曾轰动考古界,其车马规格之高,造车技术之精,都堪称全国罕见。加之这里古为“九省通衢”,古今交通发达,因此说薛故城是历史上奚仲的发祥地,是古代车船的发祥地。对探究古车文化、对现代车文化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