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仲造车、古薛文化与大遗址保护

造车是人类科技创造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墨子·非儒篇》、《荀子·解蔽篇》、《吕氏春秋·君守篇》、《山海经·大荒北经》等记载分析,大多数先秦文献都认为车是夏代创制的。《史记?夏本记》也有禹为治理洪水,“陆行乘车”的记载。《尚书?甘誓》学界一般认为是夏启与有扈氏在甘地作战的誓师词,其中说:“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学界一般都认为左、右、御指车左、车右和御者。但是,目前判断为夏代的各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过车。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南侧大路(03VT61)的早期路土之间,发现了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车辙一般宽0.2–0.32、残深0.02—0.14米,辙沟呈凹槽状,其内可见下凹而呈层的路土和灰土。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早于车辙和晚于车辙的路土的时代均属二里头文化第二期”(《考古》2004年第8期)。综上所述,既有先秦文献的依据,又有考古资料的佐证,中国在夏代开始造车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大多数的先秦文献都认为,奚仲造车。《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荀子?解蔽篇》也说“奚仲作车”。论证奚仲造车,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古薛文化。

1993年冬和1994年春,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通过重点勘探发掘,确认了薛故城遗址为西周和春秋时期薛国都城遗址。此外,在宫城之下还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薛故城遗址,城垣周长21华里(10615米),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城墙残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30米,有大小城门10处,城外薛河水围城一周为护城河。城内有炼铁、冶铜、制陶等作坊10余处,居住遗迹9处。在大城东南面的小城,为建于商末或西周初年的郭城,小城中部有一座方形宫城,始建于商末,沿用到战国时期。在城址周围,多次发现带有“薛侯”、“薛子”铭文的春秋战国青铜器墓,可断定此城是西周以降薛国的都城。已有考古线索表明,早于商代晚期的古薛文化遗迹仍在薛故城遗址内。建议当地的考古部门制定出考古发掘与研究规划,持续长期地探索古薛文化。惟此,奚仲造车的古史传说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得以确证。

探索古薛文化又要与大遗址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薛故城遗址,早在1988年1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制定全面的大遗址保护规划。薛故城遗址的保护规划,应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一个好的保护规划,对于保护文物本体,即遗址本身,极其重要。同时,大遗址保护也要考虑环境协调。做好保护规划,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弄清楚遗址范围,确定遗址的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其次要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不断探索古薛文化。要树立整体的思想,通盘考虑规划中的保护与研究关系。最后要处理好保护与展示的问题,大遗址保护,有些是可以展示的,有些是不能展示的。处理保护与展示的关系,一定要以保护为主,可以展示的,也要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文物,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如果要建遗址博物馆,一定要注意博物馆是客体,遗址是主体的原则。在协调优美的环境中漫步遗址上,再参观遗址博物馆,成为社会公众喜爱的文化普及与文化休闲场所。在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多重价值,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育民族精神。如考虑到薛故城遗址以东的北辛文化发祥地北辛遗址、著名的前掌大商代晚期方伯墓地,当地的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在适当的时机,应制定大遗址群的长期保护规划。

总之,做好大遗址保护,促进古薛文化研究,是奚仲造车由古史传说向历史事实演进的必由之路。

(董琦 文化部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