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薛文化研究会组织赴河南、河北学习考察

为进一步做好古薛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推动古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宣传。2017年5月16日,滕州市古薛文化研究会会长渠开贵带领部分会员赴河南、河北古城遗址考察学习。

上午11点多钟,考察组一行7人首先来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正巧赶上社科院考古研究队几名同志从田野发掘现场回来,准备吃饭。渠会长首先向社科院考古队赵队长汇报了此次考察的目的,介绍古薛国历史文化及北辛文化、前掌大遗址情况。赵队长对古薛文化研究会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二里头考古有关情况进行介绍。社科院考古专家王振兴先生为我们细致讲述了目前二里头考古发掘情况,并带领我们观看了二里头文化遗址图片展、二里头遗址文物展。对发掘出的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详细进行了介绍。

会长渠开贵带领考察组在二里头遗址考察学习

会长渠开贵带领考察组在二里头遗址考察学习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部分出土文物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部分出土文物

二里头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考察组的同志和社科院考古队专家学者以及英国多伦多大学考古研究人员,还就古薛国城墙的保护、北辛遗址、前掌大遗址、薛国大遗址公园建设进行了探讨交流。

离开二里头遗址。16日下午,考察组一行又来到中国最早的文明都城-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这里因甲骨文的出土,让世界震惊,这里被称为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的“第二个古埃及”。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殷墟建都和古薛国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据专家考证和史料记载,殷墟应从鲁南地区向西发展,左丞相仲虺、右丞相尹伊皆为古薛国人士,经过长期的战争,最后在河南安阳建都,从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兴起。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遗址出土的殷代车马坑

殷墟遗址出土的殷代车马坑

殷墟遗址东起胜利路,西至钢花路延长线,南抵文源街以南 300米,北达邺城大道以北 210米,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殷墟作为中国现存最重要的早期都城遗址之一,其规划布局对中国都城以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殷墟王陵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王室墓地,是中国墓葬王陵制度的源头;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印证了中国商代历史的可信性,使中国的信史上推了近千年;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社会形态的真实载体,反映出建筑、青铜铸造、历法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殷墟遗址规模宏大,现存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 殷墟发现的甲骨窖穴主要分布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

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

考察组还实地参观考察了殷墟王陵遗址,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侯家庄北地,总面积180亩,是举世瞩目的青铜重器司母戊鼎出土地,目前已发现有13座王陵大墓,2000多座祭祀坑和陪葬墓,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主要景点设施有:“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形大门、司母戊方鼎展示、王陵墓葬展览馆、M260大墓展厅、车马坑展厅、兽祭坑、祭祀场展示、12座王陵大墓地下封存、地面植物标示展示等。考察组还参观了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殷墟遗址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回来,考察组又于17日上午,奔赴河北邯郸赵王城遗址公园考察。赵王城遗址是战国七雄赵国所在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战国时期的王城遗址。现已建成了一座遗址公园。园内有赵文化博物馆、赵都赋浮雕、历史长卷浮雕、遗址区、下沉广场和烽火台等。据史料记载,邯郸早期城市的出现,应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殷纣王时期。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有“益广沙丘苑台”的记载,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考释“沙丘台”引《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大平台一带),皆为离宫别馆”。邯郸作为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经八代国君,共计158年。此时作为赵国首都的邯郸,达到了它三千年历史上的辉煌顶峰。赵王城内,文臣武将,济济一堂;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文臣有蔺相如,完璧归赵;武将有廉颇,攻城掠地。平原君赵胜率食客三千,为国奔走,指点江山。荀子劝学论兵,公孙龙持坚白异同之辩,讲经论道,形成了邯郸历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强秦争雄的大国。

紫金山广场上赵国大将军赵奢巨幅雕像

紫金山广场上赵国大将军赵奢巨幅雕像

参观完赵王城遗址公园之后,考察组又驱车来到紫山风景区。这里群山环抱,祥云环绕,入夏的紫山一片碧绿,各种花草竞相开放。 紫山,也叫紫金山,位于邯郸市西北,距市区30里。在历史上,紫金山的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马服山。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沿石阶而上,山间最高层的广场上,巍然屹立着一尊头戴金盔,身披铠甲,骑着战马,威风凛然的武士塑像,这就是当年赵国大将军赵奢巨幅雕像。在赵奢雕像前,我们伫立许久,由衷敬仰这位英雄大将军。

两天的考察学习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学习,我们了解夏朝、商朝、战国等时期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了解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对我们研究古薛国文化 ,保护古薛遗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史料,推进了古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zhutibab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